标签: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论文, 聋校校长专业化成长的点-线-面-体,
内容提要: 由于教育主体的特殊性,聋校的教育方式、教学手段以及课程设置与普通学校有所不同,因而,校长对教育的理解、对教师的引导、对全局的把握,也有异于普通学校校长。但是,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在校长专业化成长的方向上,并不存在太多的间隔。本文立足聋校校长自身成长的角度,从理论方法-教学实践-日常管理-社会交往等方面,对校长的专业化成长道路进行一番思考,意在引发广大聋校校长对依托现代管理方式,构建既符合当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又适合聋生成长要求的现代学校体系这一远景的广泛关注。
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曼教授指出:“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校长是学校的灵魂。”这是就说,校长在学校的地位除了常人理解的权威性以外,还应该具有思想性、理论性和导向性作用。我们从身边许多有所成就的校长的成长经历中,深感校长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性,在对他们进行个案研究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校长专业化成长的道路应该是“点-线-面-体”的扩展过程,我认为,作为聋校校长也不例外。下面就从四个方面谈点肤浅的认识。
一、点:属于校长自己的理论平台。
信息论告诉我们,作为把握着民族历史与未来的学校教师,处在各类知识以几何级方式推陈出新的现代社会,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而作为管理教师的校长更应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理论平台,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现代社会体制下的学校管理工作。
所谓理论平台,是指校长知识水平、理论水平提升的过程,它直接影响校长认识问题、规划工作、谋求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在校长专业化的理论平台建设中,凡涉及校长个人的政治素养、思想方法行政管理需要的相关理论以及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中的各种知识和能力,都属于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校长专业化成长的理论平台构建有两个层面:一是上级管理部门创设和提供的,二是校长自己寻求机会开辟的。上级管理部门所提供的平台是有组织、有选择,更注重客观性提升的学习时机,让校长有机会接触到全新的理论体系,接触和了解到优秀的管理人员,学到较高层次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方法,这样的平台并不能解决急需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更多是考虑从宏观层面为校长专业化成长提供帮助。校长自己创设或开辟的理论平台属于主观性学习,更多的是校长在工作实践中遇到问题后自发地学习和研究,所谓带着问题去学习、去研究,急用先学。这样的层面相比于上级提供的理论平台更符合校长日常管理的特点。
校长在行政管理中涉及的部门虽然不多,但是当涉及到具体的管理知识时,就是千变万化,面广量大的。就理论平台所涉及的知识而言,因为,每一个部门的管理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它们所涉及的知识是不尽相同的,这就要求校长不断“充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管理方式和教学思想,使自己逐渐成为“不仅仅是懂教学的校长”(朱小曼语),从而实现现代学校管理所提出的“以不变的自我应对多变的管理”的要求。
理论平台的构建只是校长专业化成长的基本立足点,校长要将在这个“点”上所获取的知识、技能揉为一体,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进行必要的加工、提炼,由“点”发散开去,形成符合自身管理特点,又适合学校管理的射线,才能真正有益于日常管理。
二、线:关注和投身教学实践。
依照控制论的观点,一切管理要素都应该为管理者所熟悉和掌控,方能使得管理成为符合科学规律的过程。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教学实践就应该是校长关注的重点。关心教学实践,关注教师队伍,就要善于把来自于不同层面的经验、知识和技能串联起来,形成能够运用于在日常管理中连接校长与教师、行政管理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掌控线,然后逐步分解实施,付诸于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
首先,要关注课堂,要把主要精力放到课堂建设上。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师生思想沟通、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学校主体性价值的实验与考量等等,都能从课堂得以反映和体现,因此,校长要善于深入课堂、把握课堂、研究课堂。当然,校长深入课堂与教师深入课堂有本质的不同。教师担负的是变课本知识为学生所有,要研究的是如何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懂、学会、学好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而校长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从课堂了解和掌握师生教与学的情况,在课堂中发现和解决日常管理出现的问题,经课堂化解和消除办学过程中的诸多矛盾。无数事实证明,当学校的第一责任人把主要精力集中于教学、集中于课堂之时,也就是这所学校面临深刻变化的前夜。
其次,要深入教师,接受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这里所说的接受教师的评价,不是指行政管理方面,而是在教学业务方面。开明的校长是经得起教师评断的校长,他们总是与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教学一线从事着自己本学科的教学研究,他们知道,只有愿意把自己放置在教师位置上,经得起教师的评判和指点,自己才有资格评判教师,才能了解和把握学科建设的发展,也才有能力引领教师,否则,自己的办学思想要化作学校教育改革的具体行为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校长要坚持上课,在备课-解题-答疑中了解自己的学校、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手下的教师队伍,当然,在这过程中,校长也就寻找到了学校事业发展的落脚点和增长点。
另外,要注重师生个性发展。一个学校办学成效的好坏固然要看它的考试成绩,更应该表现在师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素质全面提高上。学习成绩所反映的是学生在校几年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而师生个性能否得到发展,关系到他们的将来,影响他们终生,它所反映的是校长办学思想和办学方向,因此,一个有思想有成就的校长,总是从历史观的角度出发考虑自身的工作,把自己的校长任期与社会期盼、与历史使命紧密结合起来,他们考虑得更多的是在不断提高教学成绩的同时,如何使师生的素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未来社会对人才要求的衡量。在这样的境况中,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带领教师研究教学、研究学生、研究校长应该做和可能做的方方面面,提出更为实用和可靠的教学改革方案,引导教师走向自我完善的境地,为学生创设最适宜的学习环境,从而使教学成为师生共创、共享、共赢的美妙多彩的精神生活。
校长管理是多方面的,教学也有学科之别,但是,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因此,校长应具有综合各种理论与实践、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身体力行地关注和投身教育教学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掌控自己手中的“线”,使它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面:形成特色的管理应用系统。
学校管理学要求校长具有将各种理论的、实践的知识和技能整合为一个具有操作和实施意义的网络的综合能力,这样,处在网络中心点的校长,通过点的连接和线的辐射,就能使自己的意图得到落实。
在校长的工作思路中,学校各部门、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存在着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赖的工作关系。在这样的系统中,校长不是亲身去做一项具体工作,他主要通过部门对教师实现管理,而部门又是通过对教师对学生实现管理,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的目的。因此,一所学校的办学成效最终取决于校长对全局的把握和谋划,难怪有人说,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
校长要实现对全局的把握,就应该将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理论与实际工作结合为一体加以运用。此时的运用不仅仅是单向的“线”。而是由各种线交织成的面,这个“面”应该与校长的管理水平相平衡,校长只要有所思考、有所支配,就能使管理目标通过各点和线很快落实到具体的部位。
因此,在这个管理的“面”上,校长所起的作用是高瞻远瞩、挈领全局。
四、体:纵横交错的多功能辐射。 依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它总是与周围事物相关,共同构成一个系统中的两个部分。学校作为社会大系统的一部分,其功能也应该是立体式的,它可以是为多层次、多平面、多台阶的组件,也应该是有区分、有关联、有组合的结合体。
一所学校就像一个人,校长是大脑,各职能部门、各个员工就是这个人身上从躯干到肢体的各个部位和器官。对一个人而言,虽然大脑很少指挥全身各器官同时工作,但在它支配大拇指竖起来的时候,也不会放弃对其他肢体和器官的掌控。这是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对部门或是教师的管理也应该是一个整体,当然,它的支配机能不是人体内部那种难以分辨的神经系统,而是自上而下的内部管理横向层级和以学科、年级、班组为单位的纵向体系,通过各部门或教师达成校长确定的教育目标和管理要求。
而相对于学校的外部环境,学校又只是其中的一个器官、一个部件,因此,校长还要开拓与家长、社区、上级机构以及兄弟学校等的交往渠道,使自己的工作适应社会的要求,满足更大的系统的需要,从而实现学校教育由单一的内部管理走向“内部-外部”的整体性统一,达到上下贯通、浑然不可分割的全局性效益。
只有当校长真正意识到并在管理中逐步实施立体式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时,才能真正适合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要求,也才真正具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见解,学校才可能成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总之,特殊学校校长应该一切从学校和自身工作的特殊性出发,从现代学校建设要求出发,运用自己的才智和胆略,构建起适合特殊学校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从而让每一个特殊学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具备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愉悦地融入主流社会群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贡献,以此证明我们这些处在普通教育边头的小草,同样能够折射出绚丽多姿的光芒。
上一篇:为了理想中的教育
tag: 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论文,教育教学 - 学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