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hd57365范文网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当代女子学校办学理念新思维

当代女子学校办学理念新思维

hd57365 | 学校管理 | 人气:800

标签: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论文, 当代女子学校办学理念新思维,
【作者简介】田胜龙,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无锡市东林高级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担任无锡市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市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市教育学会生物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比较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职。曾被评为无锡市优秀校长、无锡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

女子教育在我国源远流长,它从诞生、发展、演变到重新兴起,几乎是与整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一脉相承的。女校曾经有过辉煌灿烂的兴盛时期,“文革”几乎让我国所有的女校告停。之后,以上海第三女子中学为代表的一些富有历史和文化积淀的著名女校开始恢复建制。国内先后新建或复校的女子中学有北京华夏女子中学、成都女子实验中学、沈阳同泽女子中学、昆明女子中学、广州玛莎女子英语实验学校等。无锡一女中也是在走入新世纪、振兴无锡教育的大背景下重新被提议复校的。

今天办女校,今天女校的使命已经具有了完全崭新的现代意义。作为校长,我必须审慎地思考办好女校的基本理念定位。这里阐述我对新时期办好无锡一女中的五大基本理念。

一.文化传承理念

从历史的视角去寻找和挖掘办学文化的精神资源,是新时期创造学校新辉煌的坚实基础和重要条件。无锡一女中,始建于1912年3月,首任校长黄淡如热心办学,治学严谨。继任校长程宏远提出了“端庄勤朴”的女中校训,一直延用至新中国成立。当时社会反响:县女中(无锡一女中前身)“风气醇厚”,学生相互“砥砺学行”,毕业后均能自立于社会。上世纪20年代末,因县女中办学成绩卓著,江苏省教育厅视察后赠匾嘉奖,上书“黎明炳耀”四个大字,当年《新无锡报》曾作详细报道。县女中以“完成个人人格,培养团体精神”为训育方针,要求学生做到:诚(立身)、勤(治事)、和(处世)、爱(待人)。在我们女中的历史上真可谓名师荟萃、桃李芬芳。国画大师钱松岩、音乐理论家钱仁康、红学家冯其庸等曾在校执教多年,一大批治学严谨、为人高尚,在无锡地区享有盛誉的优秀教师更是长期汇聚耕耘在这所女中。女中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抗战时期,华辉、胡曾珏、陶惠蓉、王汉庆等同学先后走上革命道路,为挽救中华民族之危亡而英勇捐躯,为校史写上了光辉篇章。我们女中毕业生中的成功者更是不尽其数,以1951届校友、名誉校长杨芙清院士为代表的著名学者、巾帼劳模、女界豪杰更是代代层出不穷。如此丰富的校史文化传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资源。这种在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办学传统,经历了长期校园生活的演绎,根植于丰富的校园实践之中,通过积淀、凝聚、创造、升华与代际传承发展而成。应当看到,它具有着强烈的文化使命感、高度的成长期望感和亲密的师生关系感,是今天凝聚人心、拓展声誉、创造辉煌的坚实根基。校长必须清晰:在学校文化传统中所蕴涵着的巨大而丰富的能量资源,将不断随着教育内涵的发展和充实而日益突显出来。百年老校的时代使命,应当在不断传承学校文化精神的征途上勇敢迈进。历史将会证明:学校传统具有巨大的文化影响力!

二.师表第一理念

全校上下必须形成一个共识: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为人师表是办学成功的第一保障。师表之核心即师德。教师德为先,没有高尚道德的教师一定不是好教师。在女校,教师的为人师表尤显重要。因为,女同学她们将来都是母亲,都要承担起教育下一代的主要责任。让她们从学生时代起就接受高尚道德的影响与感化是受益终身的。为人师表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师爱”,是爱的教育。应该清楚,学生的成长不只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更需要与植物和其他动物所截然不同的东西——这就是火热而真诚的爱心,是教师们用高尚“师爱”筑起的学生人格成长之防。教师对学生的爱,会被学生内化为学生对老师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也。爱的教育是教师教学上的巨大推动力。教师热爱学生不仅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更有利于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罗素也指出:“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如果深层次地思考一下,教师劳动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而且是人群中最年轻,最有朝气,最喜欢学习,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最具丰富情感、个性独特的群体——青少年学生。教师的任务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凭着自身的个性、知识、才能、情感、人格和意志,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尤其是女学生,她们更加敏感、更加需要情感的慰扶、更加需要教师们的循循善诱。如果再深层次的思考一下,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实际上是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过程,由于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老师,只有主客体感情和谐一致的时候,教与学的任务才能很好的完成,才能形成课堂上的教与学的良好互动佳境。教师热爱学生,就容易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这时的教师就能更深入准确地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到“因材施教”,在女校还有个“因性施教”的问题。当然,这种“师爱”是建立在高尚师德和科学伦理关系之上的神圣“师爱”,是以教师个体师德与人格为基石的“师爱”,是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师爱”。

三.女性意识理念

女性意识,是女子学校校长和教师必须确立的重要意识,也是办好女校的重要理念。现代社会是“以人为中心”的时代,长期以来由于性别歧视使得占人口一半的女性潜力得不到应有发挥,社会传统文化事实上禁锢了女性发展。女校,应当为女子的教育与成才提供一种较为理想的空间,使得女学生们从学生时代起就接受科学的女性性别意识教育,进而确立男女平等的现代性别意识。在办学实践中,这种女性意识体现在许多方面:首先,办女校是为女学生增加了选择优质教育的机会,因此一定要把女校的发展定位在建设“一流学校”目标上,让女校和男女合校共存,使丰富多彩的办学模式促进教育的繁荣发展;其次,女校可以创设一种更具女学生成长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避免在男女合校中容易造成的性别偏见,有利于女学生们增强自主独立的女性性别意识;再次,女校作为探索女性教育规律的主阵地,在批评无性别教育理论,推进性别差异教育的发展中,创造经验、提供示范,进而探索“因性施教”的教育教学新方式。在女性意识理念指导下,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内容,就是用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来建构新女性的完美品格,从而启迪女学生们的主体意识,让她们在自主发展、自我教育中健康成长;要十分注重女学生们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女生理科学习的兴趣与潜能,努力提高女生的科学素养;要有目的地组织开发适合女性成才的校本课程和特色课程,使女性意识的培养和强化在课程实施中得以科学体现。总之,关注女性意识、提升女性意识,应当在女校的建设与发展中引起足够重视。

四.和谐成长理念

校园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家园,更是文化传承与精神传递的场所。倡导和谐文化,营造和谐氛围应当成为校长办学的基本理念。为什么要努力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呢?其目的就是为学生的和谐成长提供平台,让学生在学校和谐文化的耳濡目染之中得以和谐成长。作为女校,和谐目标更显时代张力。现实情形下,文化浮躁,多元文化对青少年学生的冲击力着实巨大,“超级女生”之类的选秀节目对中学阶段的女学生成长干扰不小。我们一女中首届高一女生组织研究性学习时,女同学们就中学生中出现的“哈韩”、“哈日”、“选秀追星”、“波西尼亚风”等现象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另外,现实客观存在的学习压力巨大、升学竞争激烈也让不少学生,特别是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女学生容易产生某种心理焦虑,影响人的和谐发展。我们提倡和谐成长,其实就是要引导学生在自我学习与成长中学会争辩是非、明晰道理、和谐心灵、健康成长。这里所谓的和谐,是在校园和谐文化的熏陶之下,促使女学生从自我内心去追求和谐为起点,逐步实现她们身心的和谐发展、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提升、文理各科学业成绩的和谐进步、个人特长与全面发展关系的和谐协调。这种追求和谐成长的理念应当渗透进我们学校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之中,贯穿于课内课外的每一环节之中,融化进每个学生的自觉意识之中,使之成为指导师生做人、行事、说话、思想的基本理念。这是一种办学精神文化目标的崇高追求,是一个不断趋向教育本体价值的前进过程,我们要在女中的建设与发展中努力去践行。

五.巾帼争先理念

巾帼不让须眉,既是我们学校精神的重要传统,也是我们今天重振一女中辉煌的基本追求,因此,巾帼争先理念显然是我们重要的办学理念。这一理念的具体化就是努力追求质量第一、效益第一的办学目标,使女学生们能够在女校这一更为适合她们性别成长与学习的家园中,身心、智慧、才华都得以最好最快的发展,成就她们心中“考一流大学、做一流人才”的巾帼愿景。对于办学者来说,这一理念更多地体现的管理层面如何为获取最佳的教育教学质量来实施最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为此,我们提出了“精细化管理与有效性教学并重”原则,切实关注教师教学活动的全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的全方位跟踪与分析,坚持以科学态度和务实精神,争取教师工作和教学效益相统一的最佳结果。“教育服务”是我们的基本指导思想。女校学生的“巾帼争先”是建立在学校教师科学的学习指导基础上的。我以为,一是狠抓常规管理关。教学常规、学习常规是提高质量、实现超越的起点。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要追求每一个工作或学习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工作或学习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或学习结果都是精品。二是狠抓课堂教学关。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创造未来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追求以效益为中心,主要考察在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与能力提升。强调全面关心学生,树立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三是狠抓分析评估关。注意通过科学有效的积极性评价来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为此,在校友们的支持与资助下,学校创设了“杨芙清、王阳元院士奖教奖学基金”、“孙方中女士奖教奖学基金”和“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教育发展基金”等,专门奖励在“巾帼争先”活动中创造突出成绩的教师和学生,以此来激烈全校的比学赶帮超,有效实现既定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当代女子学校办学理念新思维》相关文章

tag: 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管理论文,教育教学 - 学校管理

相关分类
学校管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