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普通教育资料,
法律在学校中的作用之我见,
法律在学校中的作用之我见
法律作用于学校应该有如下两种情况:一是从国家机关以学校为对象进行管理的角度而言,主要是指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还包括其他行政机关对学校各项具体事务的依法管理,如某个体私营企业招收童工,工行政管理部门应给予招工单位警告、罚款,情节严重应吊销营业执照,并强令流失学生返校就读。又如一些部门和单位向学校乱摊派、乱提留,严重违反了教育法律中“税费不进校”的规定,物价、税务、财政部门应依法查处。可见,公安、卫生、工、城建、税务、财政、物价等部门也是依法治校的责任主体,都应履行法定职责,依法行政,依法支持学校,确保学校工作顺利开展。这就等于从外部依法管理和规范学校行为,管理与学校有关的事务,并保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二是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来说,是以学校的各项内部事务为对象,依法管理学校。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必然呈现出开放式特点,这在客观上要求学校在发展建设上,要走出传统封闭式管理体制,建立起法制管理模式。这也就决定了法律在学校管理中的重大意义。
1.对学校自身的发展建设有重要意义
(1)依法治校是学校管理方式的重大改革。过去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统得过死、管得过细、干涉过多,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学校在内部管理上无法可依,单靠行政指令开展工作,决策不够民主,监督机制不健全,这不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学校管理者依法行政,依法办学,势必推进学校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即从封闭的集权式管理向开放式的民主化管理转化。
(2)有利于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应该说目前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及规章,从总体上已经覆盖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学校各项工作已经置于统一规范之下,认真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将有利于规范于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3)有利于营造学校教育的法制氛围,积极推动全社会依法维护学校合法权益、依法支持学校建设。对教师依法从教和学生遵守法纪也有积极作用。
(4)有利于维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一是对外当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要寻求法律保护,捍卫法律尊严,严惩不法之徒;二是对内明确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规范各方的行为,依法保护学校、教师、学生各自的合法权益。
2.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进步起推动作用
学校教育是整体教育事业的核心部分。目前,我国受经济发展,现实国情所限,继续教育尚不发达,终身教育概念才刚刚引入,国民教育主要靠学校教育来完成,如何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是我国社会发展走向新的历史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依法治校的实施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起重大的推动作用。西方国家,本世纪60年代学校行政管理也是突出领导的作用,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普通强调领导个人因素对学校的影响。如:领导和员工的关系质量、管理权的分配、领导的职责等。这种领导权变理论有它积极的一面,然而经验表明,此种观点也有其缺陷;一是具有不确定性;二是具有经验性,科学性、稳定性差。我们这里并不否认领导者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但从学校发展的可持续性上讲,在依法治校的基础上,强调领导者的作用,就更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更容易进入良性循环,学校发展也不至于因领导人的好恶而产生起伏跌宕。
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学校教育。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强化学校的法制化管理,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率,这是我国迈入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抉择。
**县文化市场工作总结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认真做好“扫黄、打非”工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做好“扫黄、打非”工作,为学校周边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 阅读全文 >>
论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的基点
提要:以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是法治和德治的内在要求,是一个系统工程。国家作为行使治理权力的主体,首先要从四个方面构建法德合治的体系:既要立法,又要立德;确保民权,倡导公益;权出于法,力以德行;爱民安民,富民教民。关键词:法律;道德;以法治国;以德治国TheMethodsofR 阅读全文 >>
全市卫生工作计划
200*年全市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一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和卫生事业统筹发展,紧紧围绕保障广大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个中心,突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卫生改革发展三项任务,切实做好重大疾病控制、卫生执法监督、突发公共卫 阅读全文 >>
约束村干村民做主 中央17号文维护草根民主
如果说今年年初下发的中央一号文件,侧重于解决农民的物质利益问题,那么最近中央17号文件则是侧重于解决农民的民主权利问题,是广大农民用以自觉维权的最新利器。在农村,实行村民自治,发展基层民主,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民主制度。保证亿万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一直受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深 阅读全文 >>
当前农民政治意识的缺失探析
走向现代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唯一出路。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实现现代化,就政治层面而言,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如何组织占人口80%的农民在民主政治生活中普遍参与。村民自治是改革开放后在党和政府推动下,农村实行的一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