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领导讲话稿,行政公文写作范文,政府公文写作范文, 贵州省赫章县社会林业工程典型报告,
贵州省赫章县社会林业工程典型报告
1.基本情况
1.1 自然概况
赫章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地处东经104°10′20″—105°01′23″,北纬26°46′12″—27°28′18″之间,系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六冲河和山岔河源头。南北最大宽度77.6km,东西最大长度84.3 km。东南面分别与毕节县、纳雍县、六盘水市接壤,西北面分别与威宁县、云南省的镇雄县、彝良县毗邻。全县总土地面积3243 km²。
地质地貌及土壤类型:赫章县处于云贵高原乌蒙山脉中段的黔西北高原向黔中高原倾斜过渡地带,属高中山地貌类型区。地势西南部和北部较高,东部较低。平均海拔1995m,最高海拔2900.6 m(位于西南部与水城县交界的小韭菜坪,系全省最高峰),最低海拔1230 m(位于东部的野鸭河),相对高差达1670.6 m。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岩溶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为典型的山区地形,海拔1800m以下的土地面积占19.9%,1800 m 以上的土地面积达80.1%。主要成土母岩为碳酸岩、砂页岩、砂岩和玄武岩,垂直地带性分布土壤为黄壤、黄棕壤、高山灌丛草甸土,地域性分布土壤为石灰土和紫色土,以黄棕壤分布最广,占全县土地面积的46.3%。
气候特征:赫章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地势较高,具有北亚热带夏湿春干温凉的气候特征。夏无酷署、冬无严寒、水热同季、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年平均温度12.0℃,极端最高温度35.7℃,极端最低温度-14.3℃,≥10℃的有效积温3198.8℃,无霜期206—255天,年日照时数1449.5小时,年降雨量785.5—1068.0mm,相对湿度为79%。
植被类型:森林植被类型主要为北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群系类型垂直分布带谱较明显,由低山到高山依次为:海拔1800m以下,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兼有少部分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海拔1800—2200m,以针叶林为主,并有部分针阔混交林;海拔2200m以上,则以灌木草本为主。森林物种极为丰富,鉴定的常见树种有60科203属600多种,植物群落组成的优势建群种主要系北温带分布区类型的华山松、杉木、杜鹃、桦木、杨梅以及壳斗科的栎类等木本植物,人工栽培的用材及经济树种主要有:华山松、柳杉、杉木、檫木、香椿、漆树、花椒、核桃、板栗等。
1.2 社会经济情况
全县辖27个乡镇、457个自然村和6个居委会,20**年年末总人口62.53万人,居住着汉、彝、苗、回等14个民族。其中农业人口58.84万人,农村劳动力30.02万个。全县总面积3243km²,耕地面积94000 hm²,人口密度193人/ km²,人均仅有耕地0.15 hm²。全县交通便利,326国道、216省道贯穿全县(326线国道87km,216线省道78km),县道、乡镇村公路纵横交错。
全县经济基础较薄弱。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发展,20**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5971万元,比上年增长4.38%,农业总产值70414万元,财政税收完成5788万元,增长9.14%。粮食总产量达到19.2万吨,全县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28kg,人均纯收入1238元,全年新增解决1.1万人的贫困问题,贫困面逐年下降,基本实现了整体越过温饱线目标。
2. 森林资源现状
2.1 各类土地面积
全县总面积324300 hm²,其中林业用地161107hm²,占总面积的49.68%;非林业用地163193 ,占土地总面积的50.32%。
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50600 hm²,占林业用地的31.41%;灌木林49675 hm²,占林业用地的30.83%;未成林造林地1068 hm²,疏林地1899 hm²,宜林荒山84169 hm²,分别占林业用地的0.66%、1.18%、56.25%。
2.2 在有林地中按权属、林种分别统计面积蓄积。
按权属分:国有林面积4273 hm²,蓄积227323 m ³;集体林面积46327 hm²,蓄积1430090 m ³,分别占有林地总面积的8.44%和91.56%;占有林地总蓄积1657413 m ³的13.72%和86.28%。
按林种分:用材林面积42277 hm²,蓄积1569579 m ³;防护林面积7267 hm²,蓄积585 m ³;特用林面积22 hm²,蓄积730 m ³;薪炭林面积333 hm²,蓄积21953 m ³;经济林面积691 hm²。
3. 林业发展总体布局与林业建设任务
3.1 林业工作情况
我县林业生产,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在长防林、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带动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十年来累计人工造林2.82万hm²(其中工程造林2.6 万hm²),封山育林达到12.79万hm²。森林面积已达6.94万hm²,森林覆盖率由1990年的13.4%上升到2000年的21.6%;林灌覆盖率由1990年的23%上升到2000年的37.1%。乡村林场发展到122个,经营面积达1.4万 hm²,个体承包造林有45户,经营面积0.87 hm²。造林绿化工作在1997年经省、地检查验收,1998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造林绿化达标县”称号,提前三年实现绿化达标。
3.2 林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的作用
我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林业虽然还未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但林业对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20**年,全县林业产值完成2261万元,占全县农业产值70414万元的3.21%,占国内生产总值95971万元的2.36%。由于我县特殊的地形地貌和经济发展特点,决定了林业对促进全县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作特殊的、重要的作用。
首先,在生态建设方面,我县处在黔西北高原向黔中高原过度地段,沟壑纵横、坡陡、谷深、相对高差大、切割深等地形地貌特征,是引起水土流失严重的客观因素。长期以来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等已严重制约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维护着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培育森林资源为主体的林业事业是我县生态建设的支柱,对改善全县生态环境,遏制水土流失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经济发展对林业生态的压力较大。特别是以锌、铁、煤等的采掘冶炼工业在很长一段时间依然是我县的主导产业之一,这些产业对林业的依赖程度较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全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难以缓解,林业生态建设面临的困难还很大,任务还相当繁重。
随着国家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政策及措施的出台,县委、县政府根据赫章实际,抢抓机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出了出路在山、潜力在山、优势在林、希望在林的思路,把核桃、板栗基地建设、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林产品加工等列入赫章经济的后续产业来抓,经过努力,林业产业在不远的将来,将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
3.3 林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基本思路:以科技为先导,以改革为动力,以法律为保障,以林业工程项目建设为依托,以全社会参与林业为特征,逐步遏制并扭转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趋势,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促使社会发展与自然的协调。
根据林业建设和社会主导需求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分类经营战略,从总体上将全县林业用地划分为生态保护区和商品林经营区两类,其中生态保护区又进一步划分为重点生态保护区(即禁伐区)和一般生态保护区,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具体划分为:
——重点生态保护区:将河流源头、流域两侧(以山脊为界)、库区周围、石质山区、高山陡坡地带和其它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划分为重点保护区,强化现有林的保护和恢复,全部停止商业性采伐,严禁毁林开垦,实行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
——一般生态保护区:将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但恢复能力强的地区作为一般性保护区。大力营造生态公益林,同时在立地条件好和不产生水土流失的前提条件下,有步骤地营造用材林、薪炭林等林种。并允许对现有林实行抚育、间伐,加以合理利用。
——商品林经营区:主要选择自然条件优越、立地条件好、适应林木生长,地势较为平坦、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地区,根据全县经济发展需求和市场需求,采取集约化经营的方式,大力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薪炭林和核桃、板栗等经济林,增加木材和林副产品的有效供给,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3.4 林业建设总体布局
根据我县的自然环境条件、水土流失情况、生态环境建设的主导需求和不同乡镇的经济特征,在执行国家生态环境建设政策的前提下,将我县林业建设划分为:
第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范围:全县27个乡镇,管护面积8.13万hm²。通过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落实管护人员,明确管护责任,强化资源保护,使现有天然林资源初步得到保护和恢复,水土流失得到遏制。
第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范围:全县27个乡镇,以六冲河及山岔河流域为主体的河流、库区、道路两则的大于25º以上的陡坡耕地。以退耕还林、造林绿化、增加森林植被为宗旨,以控制水流失为重点,大力营造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经过10年努力,在巩固目前退耕地还林0.6万hm²,荒山造林0.53万hm²的基础上,力争退耕还林4.67万hm²以上。
第三、商品林建设。实施范围:全县27个乡镇。在自然条件较好,不会造成新的水土流失的区域,结合农村脱贫致富,营造薪炭林、速生丰产用材林1万hm²,缓解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木材的需求而产生的压力,同时辅以改灶、沼气、水电、以煤代柴等多种措施,解决农村生活用能源问题。
由于我县及周边地区矿源丰富,坑木用材需求量大,致使长期以来,我县森林 资源的破坏形式以乱砍滥伐、盗伐坑木用材为主,因此,为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在发展用材林上,应大力营造短轮伐期的中小径级坑木林,解决本县及周边地区矿井用材之需。坑木林基地规划在矿源丰富及条件适合的兴发、珠市、雉街、妈姑等乡镇,以云南松、栎类等为主要培育树种。
上一篇:在全市畜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tag: 农林牧渔,领导讲话稿,行政公文写作范文,政府公文写作范文,职能部门 - 农林牧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