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领导讲话稿,行政公文写作范文,政府公文写作范文, 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如何使农业不仅作为稳定的基础,而且成为致富的源泉;不仅作为风险和弱质产业,而且成为强势和优势产业;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够增加财政收入?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一、战略选择
调整农业结构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战略选择上,要着力把握七个方面的重点:
1、发展订单农业。规避市场风险,有效解决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发展订单农业是最理想的选择。这就是要先抓市场,后抓生产,让农民按合同订单组织生产,避免生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应注重三点:一要重视市场信息,认真研究市场,搞好市场预测,及时搜集发布市场信息,指导生产,广招客商;二要重视市场能人的作用,发挥农民的市场主体作用,建立农民营销组织和经纪人协会,发展农民营销队伍;三要重视有形市场建设。
2、发展精准农业。农业的根本出路 在科技、在教育。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必须强化知识农业意识,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民素质,加大科技投入,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武装农业,按照工业生产模式组织标准生产。
3、发展绿色农业。环境保护是一个世界性课题。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无公害、无污染绿色食品成为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因此,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中,必须高度重视发展环保型农业。
4、发展生态农业。“改善生态环境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要坚持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建设统筹考虑,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综合开发,做到农、林、牧、渔各业协调发展。在这方面应着力抓好四点:(1)实施绿化工程,搞好林业生态体系建设;(2)增强水危机意识,发展节水型农业;(3)增强土地国策意识,珍惜并合理使用每一寸土地;(4)搞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利用。
5、发展创汇农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农业发展必须与国际市场接轨,着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提高农业的外向度。一是立足当地产业、产品优势,建设出口产品生产基地;二是瞄准国际市场需求,不断开发优质创汇产品,重点开发一批高档、优质、特色产品,树形象,占市场;三是加速由出口初级农产品向出口精深加工产品转变,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和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6、发展观光农业。旅游业被称为“无烟工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要重视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7、发展延伸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展农产品加工、运销等农业延伸产业不仅可以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而且能够实现多层次转化增值,使农民增加收入。发展延伸农业应当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二、战术安排
调整农业结构,必须在准确把握战略方向的同时,科学合理的进行战术安排,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扎实推进,提高产品质量,把握市场机遇,增加农业效益。
在产业结构上,要针对城乡市场的需求,高度重视畜牧业和林果业,特别要把畜牧业摆在重要位置,优先发展,使其逐步成为农业的第一大产业。在种植结构上,要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扩大特色经济作物面积,突破长期以来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模式,发展饲草饲料作物,形成粮食、经济、饲料作物三元结构。在品种结构上,要坚持优质高效原则,实施“种子革命”,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质、特色、高效品种,培育一批名牌产品。
三、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1、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的关系。调整农业结构,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以市场为导向,按市场需求安排品种,组织生产。政府作为农业调整的主要推动力量,必须在规划、引导、协调、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2、发展特色产业与稳定粮食生产的关系。调整农业结构,是农业市场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特色产业,并不意味着放松粮食生产。因此,必须注意克服和纠正两种倾向:一是以牺牲粮食生产为代价,片面强调发展特色产业;二是跳不出以粮为纲的老框框,不敢大胆进行调整,继续进行不看市场、不讲效益的盲目性生产。要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着眼于农民增收、特色产品发展。一要靠典型带动农业生产。如何才能使农民尽快进入角色,认识市场、走向市场、开发市场呢?实践证明,典型带动是十分可行的工作方法,易于农民接受。只要农民认识到了,尝到了甜头,就会变成他们的自觉行动。在转轨过程中,更要紧的是政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尊重农民意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营造良好的氛围。二要靠服务促进。今天的农业生产受市场多方面的制约,“盲目种植”、“卖难”等问题频繁发生,这涉及到农业与市场“对接”问题,这个“对接”的最好载体便是各种“专协”及中介组织,要搞好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各种“专协”要向实体化、企业化迈进、与农民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农民通过“专协”把产品卖出去,“专协”为农民提供市场服务,引导农民合理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等问题。三要由传统种植型向高效靠科技增效。种植结构调整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调整结构要本着以稳粮为前提,优质为手段,增效为根本目标,把农业种植结构调大、调优、调适。“稳粮”要靠发展设施农业、立体种植农业、提高夏种指数、提高种粮科技水平等措施提高单产。“优质”以大力推广中高档优质品种、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增效”要本着什么产品效益高就生产什么,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思路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四要靠农产品开发增收。农业增产不增收问题,根本原因是农副产品加工行业和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能力弱。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实现多次增值,是农民致富的关键,也是今后市场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3、调整农业结构与保持农村稳定的关系。调整农业结构是农业的第二次革命,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推进过程中必须做到总揽全局。我们要认真把握好落实党的农村政策、结构调整推动力度与农民接受程度的最佳结合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整规划,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确保农业结构调整目标的实现。
四、要力促六个转变1、实施结构优化战略,调整取向由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观念一转天地宽。运用辩证思维、逆向思维、立体思维重新审视市情,就会发现传统农业的劣势,几乎都是市场农业、反季农业的优势。从敦化优势出发,我们确定了自己的产业,并按照“面向市场、突出特色、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原则,把保护地作为首选项目,以使敦化成为东北最大小粒豆基地集散地为目标,以领导推动、市场拉动、政策调动、效益驱动、典型带动为手段,推动不断地发展。“尽快富民的高效产业、拉动二三产业的基础产业,支持财物 政的支柱产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联动产业”的作用正在形成和显现。
2、坚持市场导向,思维习惯由生产流通向流通生产转变。没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化是没有生命力的产业化。我们的农副产品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没有着力开拓市场;一些产品不是滞销,而是我们观念和行为滞后。没有产业支撑的市场是无源之水,没有市场拉动的产业则是无首之龙。为此,领导同志一定要科学预测、带头开拓市场,以赚取流通环节的高额利润,化解农民担心的市场风险。真正做到建一处市场,拉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
3、加快基地建设,推进力度由循序渐进向规模推进转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谁的规模大,谁的知名度就高,谁就有可能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没有基地的规模化,就没有产业化;抢占市场制高点,首先要培育支撑点。我们实行行政推动和市场拉动相结合,政策调动和典型带动相结合,效益驱动和科技启动相结合,使三个支柱产业初具规模。
4、提升产业层次,农业开发由低效向高效转变。龙头企业水平标志着产业化水平,龙头企业的拉动带动能力,决定着基地建设程度和生命力。在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后,要不失时机地把龙头企业建设提到重要日程。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已显配套成龙之势,下一步要寻找、发挥后发优势,进而提升产业化层次,促进农产品由初级产品到精深加工转化增值,由开发国内市场到同时挺进国际市场的跨越。
5、树立品牌意识,竞争方略由抓产品向抓精品转变。谁持有的农产品质量好、牌子亮,谁的产品份额就大,谁攻城掠地的本钱就多。为此,一方面要加强同科研单位的联系和合作,加大精品、名牌、绿色食品培育力度;另一方面,要克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旧有观念,加大名牌、精品、优势宣传力度,学会包装推销自己,握有更多“杀手锏”和市场通行证。
6、领导就是服务,工作指导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领导同志思想观念要转轨,领导方式要转变,把主要精力放到群众期盼而又难办的关键环节上;每一主管局都要成为产业龙头,在增强服务功能、拉动产业发展同时,推进自身改革。找到了农业产业化的关节点,攻克了关键点,就会更多地掌握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主动权。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完全可能找到一条更符合规律的把分散经营户组织起来的突破口,实现农村经济历史性跨越。
五、不可忽视的几个问题
上一篇:在全区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tag: 农林牧渔,领导讲话稿,行政公文写作范文,政府公文写作范文,职能部门 - 农林牧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