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hd57365范文网总结计划农村工作总结农业局年度工作总结(二)

农业局年度工作总结(二)

hd57365 | 农村工作总结 | 人气:695

标签:农村小学工作总结,农村民政工作总结,农村财务工作总结, 农业局年度工作总结(二),

20**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组织和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中心,依靠科技进步,众志成诚,团结拼搏,突出特色和优势,抓紧抓好了“农业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各项工作,夺取了大灾之年农村、农业工作的新胜利。

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农业实现了“稳粮、突特、增收”的目标。全年紧扣农民增收主题,思路清晰,机制创新,措施得力,保证了粮食产量的稳定,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生产自救成效显著,顺利实现了年初的目标。

(一)粮食产量保持稳定。全年粮食播面达73.4915万亩,完成任务的100.12%,粮食总产27.1799万吨,因受特大干旱影响比上年减产1.34%。其中,小春播面达17.12万亩,总产达37949吨,较上年增长9.7%,油菜籽总产达27402吨;大春总产达208000吨。

1、充分调动生产激情,确保面积落实。全面落实了党在农村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清理和核实了全县119个村20个社区的债务6628万元,为化解村级债务,减轻负担奠定了基础;高质量地兑现了粮食直补金538万元和综合直补金294万元,受益农民达48.6万人,激发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

2、推广增产实用技术,确保增产增收。以实施粮食“三百工程”和农业科技示范场为载体,以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为核心,重推三大增产技术:一是推广优质良种。积极引进和推广了优质、安全、高效良种,推广率达80%以上;二是推广新型栽培技术。水稻强化栽培,玉米育苗移栽和小麦疏株密植、油菜育苗移栽等栽培技术。在新宁、新太、新街等乡镇大规模、高质量抓好了水稻旱育秧、玉米育苗、水稻强化栽培示范现场,引导农民抓早、抓技术到位。同时,抓好了大面积的技术指导工作,保证了各项技术落到实处;三是推广植保新技术。根据新时期植保发展形势需要,组建了植保应急机防专业队,有效地控制了全县农作物重大灾害性病虫的发生,推广了“一事一议”防治小麦锈病、水稻稻瘟病示范片2000亩,开展病虫害可视化预报5期,发布《植保情报》12期,科学指导防治农作物病虫草鼠面积103.67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23729.01吨,油料1058.2吨,其它3502.4吨,减少经济损失4515.14万元。

3、清理规范农资市场,确保农业安全。结合国家农业部开展农资“百日”打假行动,开展了以种子市场为重点的农资市场清理、整顿、规范。对全县农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拉网式清查,有农资经营资格的245家,其中,种子101家,农药112家,肥料41家,并按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标准,率先在全市推行了农资经营分类挂牌、动态管理和末位淘汰制。坚决查处和取缔了无证经营和非法经营单位及个人,共出动执法车80余次,执法人员500余人次,纠正农资违规事件48件,立案查处违法经营两杂种子案3件,违法生产水稻制种案1件,违法经营农药案14件,没收不合格农资产品1000余公斤,挽回经济损失300万元,切实让广大农民用上了放心农资产品,确保了农业生产安全。

(二)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围绕把我县建成“xx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的奋斗目标,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突出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狠抓了三大特色产业。

1、 蔬菜产业。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蔬菜产业的意见》及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川东10万亩蔬菜基地的指示精神,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业主示范、协会组装”的蔬菜发展思路,制定“十一五”全县蔬菜产业规划,计划到20**年,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15万亩,其中,商品蔬菜10万亩,总产值达5个亿,发展蔬菜专业村(种植500亩以上)20个。20**年已建成专业村15个,占规划专业村的75%;优化发展环境,引进10家蔬菜业主,建成蔬菜示范基地1.2万亩,引导和带动全县种植蔬菜8万亩,总产量达33万吨,总产值3.3亿元。其中,按“一村一品”特色要求,引导农户抓好了普安观音寨村、青堆子村、新河村、杨家坝村等4个科技示范村的规模种植,普灵线万亩蔬菜长廊已具雏形。

2、粉葛产业。按照市政府提出的“352”工程的总体要求,我县拟在3--5年内发展葛根5万亩,建成xx省粉葛县。20**年在普安镇谭家嘴村建立了200亩粉葛高产栽培示范及良种繁育母本园,选育和探索出了适宜我县种植的高产优质粉葛品种6个和三种最佳栽培模式, 在11个乡镇建立了粉葛示范基地,带动种植50-300亩的大户(业主)10个。全县做到了统一提供优质葛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技术指导,科学种植粉葛7000亩。

3、制种产业。我县气候和土壤非常适宜杂交水稻制种,为做大做强杂交水稻制种产业,采取了六条措施对进入我县的盛裕、敦煌、农丰、川种科信、德龙正成六家制种企业进行了科学管理。即,实行资格准入制;严格资质审查;实行备案审查制;实行强制性质量检验;规范生产基地;推行劣势淘汰制。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10000亩,实现了制种户亩平增收500元以上的良好效果。

(三)生产自救成效显著。针对特大旱灾造成的损失,确定以发展秋洋芋、秋菜为主,重点推广稻草覆盖秋洋芋、油菜套种秋洋芋等新型栽培技术。按照“人平增种3分秋粮、2分秋菜”的晚秋生产目标,狠抓了晚秋生产“4156”晚秋生产科技示范点(即:4个500亩秋洋芋示范点,1个1000亩秋菜示范点和普安、永兴、新太、灵岩、回龙5个重点乡镇6000亩晚秋生产示范片),强化技术指导和服务,全县种植晚秋粮食作物18.9万亩,其中:秋洋芋8.5万亩,秋菜6.9万亩,均超任务的5%、15%,实现了“大灾之年不减产,重灾之后要增收”的抗旱减灾目标。

www.njhksw.com

二、基地建设取得成效,农业产业化经营势头强劲。为进一步深化种植结构调整,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围绕龙头企业,推进了三大基地建设,促进了产业化经营。

1、专用粮生产基地。依托省级龙头企业——县梨梨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引进高产专用水稻、玉米品种,统一规划、落实建立专用粮生产基地12万亩,其中:高产专用水稻基地6万亩、高产专用玉米6万亩,协助企业与农户订单生产,加速了粮食的生产转化,提高了农业效益。

2、优质水稻基地。依托xx县鑫谷粮油购销公司建立1.2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选用川香优6号、奥优938等高产优质品种,采取“公司+科技+农户”的模式进行种植,做到了“三个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收购,公司从生产、加工到包装都严格执行了标准化生产,在大灾之年获得了平均亩产达550公斤以上的好收成。

3、优质水果基地。继续抓好了大方寺万亩无公害水果基地建设,在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抓好了1200亩果树高接换种、树体整形、防治病虫害等肥水管理等并推广水果套袋技术550亩。

三、努力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按照“小沼气,大产业”的工作思路,我县将农村沼气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重要载体,纳入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以沼气池建设为纽带,配套改厨、改厕、改圈,实施山、水、林、田、路、气、电、园综合治理,初见成效。

1、实现家居环境清洁文明。全年共投资500余万元新建农村沼气池2530口(其中农民新建沼气池1683口),完成目标任务的101%,新增沼气产量88.55万立方米,使2530户1万农民用上了清洁能源。大力推广了“猪、沼、果(粮、鱼、菇)” 等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生机,建池农户年户平增收1000元以上,年可新增保护林地8855亩,年可减少水土流失11385吨。

2、有效治理养殖污染。为了有效解决畜牧业发展过程中粪便污染日趋突出问题,先后投资390万元在永兴万头优质肉猪良种繁育基地建成1000立方米大型沼气池,年处理粪污量22700吨。在xx省常飞农业科技发展养殖有限公司启动建设1800立方米沼气池,年处理粪污量32850吨的示范建设工程,为我县沼气工程建设和养殖场粪便无公害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3、实施国债项目推进沼气大发展。我县20**年启动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1200口,中央投资120万元,现完成“一池三改”1200户,年可产沼气42万立方米,使1200户0.5万人用上了清洁沼气能源,实现户平增收1200元,年保护林地4200亩,年减少水土流失5400吨,较好地推动了全县农村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

四、积极推进项目实施,取得了农业生产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双丰收。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项目落实年的要求,结合部门实际,已启动实施粮食“三百”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场、育土工程、新型农民工程等项目。

1、实施粮食“三百”工程。继20**年来,是第三次承担省粮食“三百”工程科技示范项目。今年承担洋芋示范工程4万亩,统一规划,科学实施4.7万亩,大面积平均亩产1360公斤,较上年增收80公斤,示范区平均亩产1500公斤,较上年增产100公斤,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2、继续实施好了农业综合项目。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质量、实用、实效”的理念,在普安镇6个村、43个社,高质量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中低产田土改造1.04万亩,造林0.148万亩,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突出,项目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加速、干群关系文明和谐,取得了新增粮食播面0.4万亩,新增灌面0.25万亩,改善灌面0.5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32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0.32万亩的良好生态效益,年新增粮食78万公斤,油料15.8万公斤,增加种植业总产值265万元,人平增收265元。

3、农业科技示范场项目效果好。按照“边筹建、边生产示范”的原则,共投资25万元(国家补助20万元)建立了300亩农业科技示范场。在示范场开展了40个新品种对比试验;100 亩水稻强化栽培;127亩葛根高产栽培、常规栽培和生态栽培;70亩优质粉葛、高梁繁育基地。筛选出了适宜我县种植的新品种32个,实现产值27万元,利润近2万元,为“三新”技术的推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1] [2]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农业局年度工作总结(二)》相关文章

tag: 农村工作总结,农村小学工作总结,农村民政工作总结,农村财务工作总结,总结计划 - 农村工作总结

相关分类
农村工作总结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