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hd57365范文常识网总结计划农村工作总结2017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2017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hd57365 | 农村工作总结 | 人气:440

标签:农村小学工作总结,农村民政工作总结,农村财务工作总结, 2017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总结,

20**年,我市农业战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四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安排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农村会议精神,抓住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从调整结构入手,以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农产品品质为根本,扎实推进了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20**年全市粮食总产超过19亿斤,同比增长4.39%,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455元,同比增长7.1 %。

一、大力发展牧业和渔业经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按照省委打造畜牧经济半壁江山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战略部署,出台了多项鼓励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经过探索和实践,将奶牛和生猪生产定为发展方向,采取“以招商引资为手段、小区建设为措施、循序渐进、滚动发展”的办法,在“十五”后期成功引进天野牧业公司等奶业龙头企业,畜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初步形成框架。到年末,全市生猪饲养量达64.1万头、黄牛饲养量达15.5万头、羊饲养量达25万只、禽饲养量达360万只。奶牛存栏750头。各类养殖小区(场)达到35个,其中养猪小区18个;专业户达到6971户,各类牧场(大户)289个。实现牧业产值5.9亿元,人均牧业收入630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6.1%。狠抓质量效益型渔业,水产养殖取得新进展。以推进渔业产业化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和绿色渔业、游钓休闲渔业,全市养鱼水面稳步发展。加快养殖品种调整步伐,在引进兴凯湖大白鱼、挠力河鲫鱼、河蟹的基础上,又引进了湘云鲫2万尾、青根5万尾、扣蟹8000多斤,为渔民调运鱼种20万斤,购鱼苗430万尾,全市名特优养殖面积达2.2万亩,创历史最高水平。绿色渔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市无公害养殖面积达到5,000亩,比上年增长40%,并注册了我市水产业有史以来第一枚商标。同时积极发展休闲渔业,建立游钓点二十多处,形成渔业新的增长点。全市养鱼水面达到6.8万亩,全市实现水产品产量1.44万吨,渔业产值1.199亿元,增长59.4% 。

二、坚持不懈地调优种植结构,绿色特色经济稳步发展

围绕品质发展粮食作物。双高大豆达到160万亩,占大豆播种面积的73%,水稻恢复性增长达到36万亩,小麦全部采用了硬质品种,玉米向粮饲兼用型发展。围绕订单发展经济作物。以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和农民经济人为牵动,甜菜、白瓜、烟叶、蔬菜等高附加值作物面积不断增加,经济作物达到68万亩。头兴农场与远方草业公司合作建设了3700亩牧草基地,干草总产达到3000吨。依托地缘、资源优势,发展绿色特色经济。全市落实无公害、绿色食品种植面积195万亩,总产量44.6万吨,总产值85782万元;落实无公害畜禽养殖45万头(只),产值达到6380万元,超额完成佳市下达任务。目前绿色认证面积发展到17.29万亩,其中绿色食品水稻基地4万亩,绿色食品速冻熟玉米原料基地0.39万亩,绿色食品商品鱼基地0.2万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比去年增长29%,绿色食品产量达到6.28万吨,增长10.2%。全市新增绿色食品认证1个,即富锦市富森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富库”牌速冻熟玉米,另外富锦市国营渔种场生产的“挠力河鲜”牌商品鱼正在组织申报a级绿色食品。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没有发生绿色食品质量问题及被取消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企业。在特色经济方面,一批初具规模、小有名气的大蒜屯、地瓜屯、粉条屯、腐竹村等专业村发展起来,东西两山形成了白瓜葵花产业带,城郊两镇形成了蔬菜瓜果产业带,宏胜、兴隆、头林南部三镇正努力打造畜牧生产专业镇。

三、着力发育壮大劳务经济,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根据全省大力打造“龙哥龙妹”劳务品牌的要求,我市狠抓劳动力转移工作,定政策、建基地、搞培训、抓维权,取得明显效果。在“三农指南”栏目滚动发布各种用工信息110余条,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在稳定大连、福州、广东东莞、北京等地输出基地的同时,与天津顺驰物业、秦皇岛金色未来大酒店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富锦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和11个镇培训分校的作用,20**年完成培训人数23,64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1,942人,比20**年增长78.8%,实现劳务收入9574万元,增长56%。几年来,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79,953人,累计实现劳务收入2.3亿元。

四、狠抓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展顺利

全市建设优质大豆、水稻、小麦、玉米、甜菜、白瓜、烤烟基地共240余万亩,完成订单面积156万亩,带动农户3.7万户,巩固了甜菜、白瓜、烤烟、大豆、小麦、水稻等产业链条。在品牌建设上,重点打造了九o米业、冰灯米业、天元米厂的“云珠”、“二道岗”、“盛珠”三个绿色商标,经与粮食局等部门配合,正申报注册集体商标,努力打造“富锦”品牌。益乡米业、冰灯米业、龙翔米业、天元米业、天野牧业5家企业申报佳木斯市级龙头企业成功,九o米业、天野牧业、龙祥米业、白瓜专业合作社正在组织申报省级龙头企业,龙祥米业和九o米业有望在年底前申报成功。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9家,实现销售收入19760万元,增长0.8%;实现利税1920万元,增长0.9%。

五、加强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业生产标准显著提高

坚持种子使用标准化。抓住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源头,深入实施良种化工程,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全市良种普及率已达到100%,在种子使用上达到了标准化。坚持农机作业标准化。狠抓耕作制度改革,推行以深松为主体的三三轮耕制,坚持连片整地、深松整地和秋整地。对于秋季不能整地的,坚持做到春天顶浆起垄,抢凌播种,播后重镇压。坚持田间管理标准化。在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技术人员坚持驻村蹲点,随时随地进行技术指导,水田管理达到田埂无杂草,田间无杂草,田面无杂株,全田无倒伏等标准。旱田管理做到了铲趟及时,有效灭草和病虫害统一防治,使田间管理实现了标准化。坚持施肥标准化。围绕平衡施肥技术,广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全市烤烟、甜菜、示范园区地块百分之百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坚持农时标准化。克服春季持续降雨、低温、寡照种种不利因素,各作物播在丰产期,为一次播种保全苗奠定了基础。在春耕阶段先后召开10次现场立标会,适时进行播种、中耕、收获,在农业生产每个环节都突出农时标准化。全市实施农业标准化面积达到90%,向全作物、全面积、全过程标准化生产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我市标准化建设得到农业部、省、市各级领导的肯定,农业部在我市召开了全国农业标准化现场会议。

www.njhksw.com 六、狠抓科技培训与科技创新,农业科技事业持续发展

充分发挥科技推广载体作用,狠抓培训与技术推广,不断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全市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显著提高,农业先进技术推广率达95%,农业科技贡献率达50%。一是示范园区建设内容丰富。坚持综合性示范,抓高产攻关,突出重点、难点,市镇村同步,点片面结合,全市共建农业技术标志性示范园区338个,其中国家、省、地级12个,市镇级60个,村级266个,建立千亩展示区20个,建立万亩展示区15个。二是科技推广扎实开展。全市共落实试验、示范、推广项目54项,重点推广了高油大豆“三垄栽培”技术、水稻超稀植钵育摆栽及机插深施肥技术、强筋小麦稳产保优节本栽培技术、化肥“三施”和“三剂”应用技术等12项,引进新品种(系)300余个。在与省农科院合作共建基础上,又与建三江管局科研所签订了科技共建协议,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院市共建、场市共建成为我市科技推广新载体。在农机技术推广上,结合农机科技入户重点推广了大豆深窄密播种技术、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共确定示范户1000户,建立示范区6600亩,实施面积10万亩,带动项目区水稻、高油大豆生产示范户增产16.9%。水产养殖技术重点推广了河蟹养殖技术,并依托两个渔场建立挠力河红肚鲫鱼繁育良种基地,对新购进品种进行试养和推广,为养鱼户提供全程技术服务。三是科技培训进村入户。通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邀请知名专家讲学、举办科技大集,发放科技资料等多种形式,科技人员深入镇村,直接把技术送到农民家中,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形成了“以点带面、以一户带十户、以十户带全局”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新局面。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95期,共培训师资300人,镇干部800人,农民11万人次,完成新型农民培训2.7万人,电视讲座82期,发布农业信息112条,发放科技资料6万余份。四是科技项目硕果累累。农业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到位。我市确定了8个镇,选择200个核心户,做到师资、教材、培训场所等十个落实,成立了100个小分队,深入村屯进行全程技术培训和指导,实现了全市农业科技大普及。全国粮食生产技术推广标志性示范点工作扎实。全市落实强筋小麦稳产、保优、节本技术项目核心区面积2700亩、示范区面积12000亩、辐射面积35000亩,核心区小麦亩产315.7公斤。国家优质粮产业工程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项目正按照设计要求积极运作中,有力推动了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

七、建设国内国外两个基地,外向型农业发展势头良好

在国内建设蔬菜出口基地,依托城关社区、大榆树镇围绕对俄经贸建设蔬菜园区和苹果圆葱、马铃薯、早甘蓝基地共5000亩,出口蔬菜超过1500吨,实现贸易额2877万元,同比增长16%。加大对俄农业开发力度,在国外建设粮食生产基地,成立了俄远东富锦有限责任公司,在俄下列区开发土地6万亩,创产值800万元,今年又签定了30万亩的开发协议,使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

八、狠抓农业信息工作,拓宽为农民服务领域

组建了富锦市“农业110”信息系统,有17个涉农部门开通专线,为农民提供了更直接便捷的服务。开设了专家门诊,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处理热线电话5000余个,接待农民咨询上万次,增强了为农服务效果。“三农指南”电视专栏常年播出,每周制作2-3期,提高了科技入户率和农民种植、养殖水平,深受广大农民欢迎,收视率达到80%。完善了农业信息网站,立足于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产品交易、农业信息交流,坚持栏目信息更新,保证信息的最大更新量,充分体现富锦农业的特色。建设了农业信息“三电合一”项目,目前已与相关部门进行了对接,完成了信息采集及硬件设施安装等工作。项目将有效地提高我市农村科技信息网络覆盖的广度和相关信息利用的深度,形成信息产业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格局。

[1] [2]  下一页

收藏此页】【 】【打印】【回到顶部
 《2017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相关分类
农村工作总结推荐